为提升青年教师科研素养与学术论文写作能力,2025年11月19日晚七点,由我校终身学习指导中心(终身教育研究中心)主办的专题学术讲座在线上隆重举行。本次讲座邀请江苏理工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奉越教授担任主讲嘉宾,以“科研论文撰写质量的提升”为题,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、见解深刻的学术盛会。全校四十余位教职工参与此次讲座,讲座由终身学习指导中心(终身教育研究中心)副主任吴洁主持。

讲座伊始,刘奉越教授高屋建瓴,首先梳理了当前科研论文撰写的发展态势。他指出,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正呈现出注重学科融合、关注社会“热点”与“痛点”、研究主题精细化、研究方法多元化、团队协作常态化以及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六大显著趋势。他强调,唯有把握这些趋势,才能使研究成果更具创新性和时代价值。

随后,刘教授客观分析了研究者当下面临的现实挑战。他提到,随着不同学科背景学者的“加盟”,学术竞争日益激烈;高水平期刊的“集聚效应”和“平台优势”愈发凸显,这使得科研成果的发表难度持续增加,对论文质量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这一分析引起了在线参会教师的强烈共鸣。

面对机遇与挑战,刘教授针对性分享了提升论文质量的十大“修炼”秘籍,即:培养跨学科意识、关注社会热点痛点、开展系统性研究、坚持阅读专业期刊、熟练掌握研究方法、积极开展团队协作、注重平时练笔、踊跃参与学术交流、善于利用资源平台以及坚持走进实践。这十条路径从思想到行动,为与会者提供了清晰可行的提升方案。
在讲座的压轴部分,刘教授就科研论文的“谋篇布局”进行了实战指导。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从学术积淀、社会实践和研究方向中凝练出好的选题,并系统剖析了理论型、实证型、历史演进型、个案型、比较型和借鉴型等六种常见论文类型的基本架构与写作范式,为教师们提供了清晰的论文撰写范式。
整场讲座内容翔实,逻辑严密,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。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学术写作的指导课,更是一次科研思维的训练课。参与教师纷纷表示,通过此次培训,不仅加深了对科研论文撰写规范与趋势的理解,也拓展了研究视野与方法路径。未来,终身教育研究中心将继续建平台、聚专家、促精准,为教师的科研论文提供持续深入的指导,充分挖掘科研潜力,赋能学校科研创新。(终身教育研究中心)
